房委會今年年中將進行每兩年一次的公屋租金檢討,房屋署署長羅淑佩表示,目前公屋平均每月租金為2200元,當中有4成住戶租金低於每月2000元,甚至月租只是幾百元;即使租金加幅達10%的上限,都只牽涉100至200元,甚至幾十元,相信住戶可以負擔得到。
羅淑佩在一個電視節目指,房委會檢討公屋租金時,會參考客觀因素,包括指定時期內公屋住戶,以至全港租樓人士的入息水平,相信能反映實況。她又說,根據機制,公屋租金的確「有加有減」,但強調目前大家覺得經濟環境欠佳,只是涉及資本和投資市場,包括股市和樓市,公屋住戶未必會大受影響。
她亦提出,現時多個行業都有招聘困難,從就業率和開工不足率等數據分析,即使僱主出很多人工,都仍然聘請不到人手,因此不能單以資本和投資市場不景氣,就簡單地認為市民收入大幅下跌。
羅淑佩又談到打擊濫用公屋,指去年10月展開首輪工作,要求8萬8千個公屋住戶申報入息和資產,目前已收回99%表格,並已收回約400個單位,仍有約120戶未交回表格。她指,在接獲的約8.7萬份申報表當中,有5萬5千份交予土地註冊署配對,至今已發現過有百戶在本地擁有住宅物業,當中只有極少部份有向署方申報。她說,署方已「開始做緊嘢」,現已收回30多個這類漏報的單位,稍後會陸續收回其餘百多個單位。
羅淑佩指,署方亦會監察網上媒體、派管理員巡查,以及透過線報,打擊濫用公屋的情況;透過各項措施,今年度已收回約2200個單位,形容數目不小,反映措施有成本效益。
她說,房屋署4月會展開第二輪申報工作,要求25萬戶住滿10年、並已被納入為富戶的公屋戶申報,包括是否持有本地或海外物業等,亦要申報居住狀況。被問到署方是否難以查核公屋住戶有否持海外物業,羅淑佩承認,隨機抽查可疑個案、向海外部門查詢時,的確未必會收到回音;署方已徵詢銀行業和保險業的意見,了解業界「收不到數」時的處理辦法,但她形容不能「劇透」,拒絕透露具體方法。
政府早前承諾,2026/27年度可縮短公屋輪候時間至4.5年,羅淑佩表示,有信心可達到目標,但預料輪候時間短期內仍會波動。她解釋,在10年房屋供應目標下,首5年的樓宇落成量的確較少,加上房委會售出的居屋單位增多,每年達8000至9000伙,很多買家購置物業後會交出公屋單位,不過這些單位大多位於市區,而市區單位的輪候時間一般較長,此消彼長之下,即使公屋成功流轉,都會拉高平均輪候時間。